常见问题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常见问题
全部 281 常见问题 246 行业动态 35

综合布线系统技术方案

时间:2023-03-04   访问量:1182

综合布线系统技术方案

一、系统概述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行业对信息所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对办公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都迫切希望能够建设那些具有完善的数据通讯、语音通讯、图形、图像通讯及网络管理、控制和完备的技术设施在内的办公楼。

随着这种形势,我们将为×××××建筑物旨在通过对建筑物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最优化考虑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实用先进的高效率、便利的工作。

具体将根据需求进行楼内布线,同时通过主干光缆与主设备间连接,从而构成星型结构的以太网。综合布线系统是将语音信号、数字信号的配线,经过统一的规范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配线系统上,此系统为开放式网络平台,方便用户在需要时,形成各自独立子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确保网络在物理层上能保证可视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点播、广域网接入及其它普通网络应用的需求。因此从目前的应用和将来的发展需求考虑,综合布线系统能够满足千兆以太网的应用。语音系统在工程内部进行布线的同时,再通过大对数电缆与主配线间相连,该系统可以提供很好的线路连接,保证话音高品质的传输。

本设计是针对×××××建筑物的建筑特点及各层的布局经过反复的核对和计算实际使用功能及设计图纸而设计的数据、语音一体的布线系统。本着“更安全、更舒适、更经济、高效率、可扩充”的目的,为所有用户提供安全、健康、舒适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并且便于格局改造的、充满高科技气息的环境以及办公、会议环境。

根据的×××××建筑物实际需求,结合我司多年从事综合布线系统的工作经验,我们使用扬州西贝超五类综合布线产品。

根据×××××建筑物的实际需求及平面布置图,整个布线系统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数据点239个,语音点257个;

水平线缆均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敷设;

语音干线采用三类25对大对数;

垂直数据主干采用6芯室内多模光纤;

选用的品牌具有完整的端到端产品,保证元器件之间的兼容性;为系统良好性能提供有力保证;

整个楼采取以主设备间为中心的星型拓扑结构,这种结构易管理、灵活多变。

二、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依据

2.1国际标准

EIA/TIA-568B  Commercial Telecommunication Wiring System

IEEE802.3(10BASE-TX、100BASE-TX、1000BASE-TX)、IEEE802.5

ISO/IEC1180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eneric Cabling for Customer Premises

EIA/TIA-569B、EIA/TIA-570A

EIA/TIA TSB-67、EIA/TIA TSB-72

ITU-T

EN-50173

EIA/TIA568工业标准及国际商业建筑布线标准

EIA/TIA569商业建筑通讯线路和结构空间布线标准

EIA/TIA607商业建筑通讯布线接地线和耦合线标准

CCITT/ISDN

2.2.安装与设计规范

施工图设计(弱电)

中国建筑电信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

97X700《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

YD/T926.1-1997邮电部通信行业标准《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国家电气规范与国家电气安全规范

BS800,EN55014 - 无线电干扰极限

BS1433 - 用于电气的铜

BS2757,IEC8 - 绝缘材料的分类

BS7430 - 接地

BS7671 - 房屋电气装置的接线法规

ITU-T国际电联联盟 - 电信标准委员会(原CCITT)

三、工程总体概况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5801.28平米。地上八层,一层层高为3.6米,二层为4.2米,三层-七层为3.7米,八层为5.12米,建筑高度为31.42米。 

四、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4.1综合布线系统方案简介

超五类水平线缆、快接式系列跳线以及室内数据六芯多模水平光纤、三类25对语音大对数、24口模块配线架、卡接式系列配线架组成的端到端布线系统解决方案,在广泛支持现行和未来的新技术方面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支持现今的10Base-T,100Base-T和155Mbps ATM以及高速的1.0G bps以太网和1.0Gbps ATM应用。

4.2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思想

根据综合布线系统六个子系统的设计思想,将本方案划分为六个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

水平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

 

4.2.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工作区布线子系统包括信息模块、面板、装配软线、连接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并在终端设备和水平子系统之间起搭桥作用。在进行设计时,我们即考虑了目前的用户需求,又考虑了将来的发展,每个信息点全部采用超五类信息座,数据与语音可任意组合使用,信息点的数量根据提供信息而定。每个工作区接一部电话及一个计算机终端设备,选用双孔超5类RJ45标准信息插座,在地面或墙上安装在各个位置的终端插孔上。



本方案采用超五类模块,可卡接到任何系统模块化面板、支架或表面安装盒中,一但卡接后,端口即被锁住,并可轻松加盖盖板。特殊的工艺设计提供最少750次重复插拔。可以在标准面板上以90度(垂直)或45度角的倾斜度安装。支持近1.2Gbps的应用,实现高性能和最大灵活性。

插座的安装位置

RJ45埋入式信息插座与其旁边电源插座应保持20cm的距离,信息插座和电源插座的低边沿线距地板水平面30cm。如下图所示:





4.2.2水平干线子系统

电缆选择

在本方案中,信息点的水平电缆全部采用安普超五类四对电缆,此线缆特性应至少满足以下要求:

完全支持超五类标准的电缆,支持高带宽应用,包括1Gbps千兆位以太网,1.2Gbps ATM, 2.4Gbps ATM及高达550MHz的模拟宽带语音应用。

满足或超过ISO/IEC IS 11801,CENELEC,EN50173和ELA/TIA 568A的要求。

向后兼容五类产品。

增强带宽和网络性能。

线缆:24AWG,外径:6.0mm,重量:13kg/305m。

运行温度:零下20摄氏度至60摄氏度。

电缆铺设及路由

各层弱电竖井的楼层机柜引出超五类电缆在吊顶内,沿专用金属线槽敷设,电缆出线槽后穿钢管沿墙面或柱子暗敷至信息插座内。为了保证网络的可靠性,水平布线不得超过90米。如下图示:

线缆路由走向建议:

从垂直金属线槽出来,在吊顶或者屋架上,沿金属线槽或钢管敷设到插座。

信息点线缆走向可以通过墙上/柱上暗管到距地30cm处。墙上信息点处需在墙内预埋合适管径的管道,并在出线口处预埋固定暗盒。

水平电缆是连接各工作区信息插座的线缆。考虑到日后发展的需要以及日常使用的出现问题的可能,在水平线缆布线时留有一定的冗余,并且水平长度不超过90米。

4.2.3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是整个工程的骨架,其作用就是将各层的管理子系统(子配线架IDF)与设备间子系统(主配线架MDF)按一定配置连接起来。垂直干线走在大楼预先安排的弱电井内,其路径为:三类25对大对数从交换机房的主配线架MDF经水平桥架至本楼的弱电竖井,经上下贯通的竖井拉至各楼层分配线架IDF;六芯室内多模光纤从计算机室的光纤主配线架ODF经水平桥架至本楼的弱电竖井,经上下贯通的竖井拉至各楼层分配线架IDF。

根据用户需求,本方案将垂直干线子系统具体设计如下:

通道选择及路由

垂直干线子系统是指从地下一层计算机房和电话程控交换机房至各个分配线间的布线系统。提供位于不同楼层的分配线间和配线架间的多条连接路径,干线把各个服务接线间的信号传送到配线间,直至传送到最终设备接口,再通往外部网络。它必须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同时又能适应以后的发展趋势。考虑最佳性能价格比、数字话机、ISDN等功能的应用及未来语音部分的扩展需求,语音垂直主干采用三类25对大对数电缆。

数据主干部分的配置为适用现时及将来网络系统传输的需求,采用6芯室内多模光缆,光纤作为垂直主干可支持1G的传输速率,足以适应办公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影音图像传输等高速网络传输发展的需求。


介质选择

为了满足高速数据网络对带宽和速率的要求,对于数据网选用6芯室内多模光纤,端接6芯,这样即满足了目前网络对传输信道的需求,又能适应将来的发展,保护了用户的投资;为了保证语音高品质的传输,对于语音网选用三类25对大对数电缆将主配线架与分配线架相连。

端接方式

本方案中,主干采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接合方法—“点对点”端接法,即主干线缆直接从主配线间的配线架延伸到子配线间的配线架,这样使干线系统更灵活,同时省掉绞接盒上的高额投资。

4.2.4 管理子系统

由交连、互连的配线架以及相关跳线组成,用于端接和管理水平线缆和垂直主干缆。

分配线间安装示意图:


 配线间及配线架位置

根据要求管理子系统考虑既美观又防尘,每个分配线间设置一个19”标准机柜放置配线架,语音配线架和数据配线架分开放置,同时留出一定空间,将来网络设备也可放置在一起便于管理。

根据工程的建筑结构特点,保证系统正常传输距离并且相应降低造价,在楼内按照每一层或两层设置一个分配线间,管理本区域内的信息点。

分配线间设备选型

A、铜缆配线架采用一种型号,语音干线及水平部分选用110型配线架。它是一种防火型塑模装置,可配带标记的横条,每条固定25对电缆,利用背板固定在机柜上,采用机座过线孔技术,使得电缆极方便的从背后穿到端接点,线缆弯曲度较小,保证了高性能的传输,方便了管理。100对的配线架的支撑腿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拆卸,使得安装者可以在安装过程中或安装完成后方便地调整走线。跳线通过跳线槽连接相邻配线架。

B、水平部分数据采用RJ45端口式配线架,为此选用24口模块式快接配线架,线架后部以安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的S110D连接块为特色。这些连接块用于端接工作站、设备等。110型绝缘移动接头区通过印刷电路板的内部连接与配线架前部的8芯模块式嵌座联结。配线架之间通过设RJ45跳线整理器管理跳线,同时所带盖板可隐藏纷乱的跳线,使外观更为整洁。

跳线选型

A.数据部分跳线选用两端均为RJ45 8芯接口增强五类模块化跳线,数量根据工位配置,保证运行初期的使用。

B.语音部分跳线选用1对压接跳线。

C.光缆跳线:光纤跳线选择两芯ST-ST型光纤跳线,用于光纤设备与光纤跳接。因不知具体网络设备上的上联光模块数量,现暂按每个配线间提供两条跳线。

配线间设计建议

水平分配线间应尽量保持无尘、通风良好、室内照明不低于150Lx,并符合有关消防规范。配置有关消防系统,室内应提供UPS电源配电盘,以保证网络设备运行及维护的供电,每个电源插座的容量不小于3000W。室温保持在18℃至27℃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30%至55%。

管理子系统的接地保护

管理子系统有较多的电器设备,所以必须有良好的接地性能。具体是采用机柜接地的方法,通过专用接地电缆将机柜与大地相连,即与大楼的地极相连。

4.2.5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是整个配线系统的中心单元,它通过中央主配线架把各种不同的设备连接起来。同时提供主干、广域网、公共电话网的入户接口。由于采用物理星型拓扑结构,通过划分和组合网段,管理各楼层的网络设备。因每一连线至节点的线路相互独立所以扩充工作十分简洁且不会打断正常应用。当有故障发生时可迅速地找出其位置并予排除,同样不会因为个别节点的故障使整个系统崩溃 。

设备间子系统安装示意图:



设备间位置

根据平面图纸,中心机房设备间设在地下一层计算机室和电话交换机房。

设备选型

铜缆干线全部采用S110DB1-100RFT配线架用于机柜安装,数据主干光缆配线架选用光纤接线盒,该配线架具有足够的跳线负载能力,提供方便的重新安排管理和避免阻塞。

光纤连接盒:

● 设计为19”机柜的规格;

● 能容纳最多到24个光纤口;

● 可安装专有的配有ST、SC或ST/SC,FC适配器的通用RIC系列小板;

● 设有跳线保护;

● 光纤管理器可以存储冗余光纤并满足其对弯曲半径的要求;

● 有带合页通明盖板保护光纤存储区。

配线间设计建议

配线间布放、选型及环境条件的考虑是否恰当,都直接影响到将来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及维护和使用的灵活性,尽量保持室内无尘土、通风良好、室内照明不低于200Lx;应符合法规的消防系统,使用防火门、至少能耐火1小时的防火墙(从地板到天花板)和阻燃漆;提供合适的门锁,至少有一扇窗留作安全出口;远离强振源、强噪声源、避开强磁场的干扰;有足够的设备安装空间,提供离地板至少为2.55米高度的无障碍空间,门的大小至少为高2.1m×宽0.9m,地板的载重能力至少为500kg/m2;室内应提供UPS电源配电盘或双路供电配电盘,以保证网络设备运行及维护的供电。每个电源插座的容量不小于 300W;应保持电气连接并接地,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Ω。

色标标记方案

布线系统涉及大量的线路的连接,这样大量的连线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统一方便的来标记管理这些复杂的走线,安普布线系统针对不同应用把配线架分为白、蓝、灰、橙、紫等各区域,使系统管理一目了然。色标标记方案系统而科学地规定了怎样根据参数和识别步骤,查清交连场的线路和设备端接点。

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文档,色标标记方案是以后的布线管理重要的技术依据。色标方案示意图如下:


在工作区端,安普提供多种颜色的彩色标记片,可分别表示语音、数据,嵌入安装在超五类信息模块上,便于用户使用。

在主干线接线间,色场规模如下表示:

绿色——网络接口的场侧,即电话局线路

棕色——建筑群电缆

白色——返回设备间的干线电缆端接点,即垂直干线子系统

蓝色——得到干线接线间IO服务的站线路,即水平子系统

灰色——至卫星接线间各区的连接电缆,即水平干线子系统

紫色——来自系统公用设备(如分组交换型集线器)的线路

橙色——来自接线间多路复用器的线路


4.2.6 系统保护及接地

保护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单独设置接地体时,不应大于4;采用联合接地体时,不应大于1。

主配线间和各管理间及竖井内,应具备专用接地装置。配线架的金属外壳与水平、垂直的金属线槽应与接地装置牢固连接。

所选材料要完全符合EIA/TIA-568,569工业标准及国际商业大厦布线标准。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0MB,将来可生级至622MB。话音传输速率可达16MB。

水平布线距离应不超过90M,信息孔到终端设备连线不超过10M。

主配线间要有专门的地线和电源插座。

工作区、房间电缆铺设方式,是从天花板起引出钢管埋入墙内向下或向上导向各信息点。

五、系统测试方案

目前,在很多领域网络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的不正常运行,对于企业来说,损失是相当大的。网络的建立,从电缆敷设到网络设备的连接,都需要几个过程,这些过程有必要进行测试,从而保证所建立的网络能健康运行。可以说现在的布线是为了未来的投资,而投资的保证就是测试技术。

从工程的角度可将综合布线工程的测试分为两类:验证测试和认证测试。验证测试一般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由施工人员边施工边测试,以保证所完成的每一个连接的正确性;认证测试是指对布线系统依照标准进行逐项检测,以确定布线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

一般测试内容包括以下两项:

铜缆测试

光缆测试

5.1、铜缆测试

测试标准确定

根据国际布线的规定以及布线厂商的建议,一个布线系统的期望寿命至少为 10 年或更长,不少布线供应商都提供至少十年甚至15或20年的质保。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分别以18个月和24 个月翻番的速度发展,企业对网络及带宽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网络的最基础建设或网络龙骨的布线设施,为保证网络的高效运行以及对未来高速网络的支持,目前至少要选择超5类电缆系统。

测试链路的选择

TIA/EIA和ISO/IEC关于铜缆水平系统的链路定义有以下三种:基本链路(TIA),永久链路(ISO)和通道模型(TIA/ISO)。在超五类标准中取消了基本链路模型,从而使两个标准在测试模型上达成了一致。不论采用何种测试模型,只要符合相关的指标要求,都可以认为满足超五类标准。通道模型和永久链路模型的连接模式图分别如下:   



测试参数

(1)接线图

测试的连接图示出每条线缆的8条芯线与接线端子的连接实际状态,正确的线对为:1/2、3/6、4/5、7/8。

(2)线缆链路长度

水平布线连接方式的允许极限长度如下:

永久链路方式—90m 

通道链路方式—100m 

布线线缆链路的物理长度由测量到的信号在链路上的往返传播延迟T导出。为保证长度测量的精度,进行此项测试前需对被测线缆进行NVP值(额定传输速度)校核。NVP=(线缆中信号传播速度/光速)×100%,该值随不同线缆类型而异。正常NVP值范围为60%~90%。

(3)特性阻抗

链路在规定工作频率范围内呈现的电阻,综合布线用缆线为100Ω,无论3类、4类、5类、5E类线缆,其每对芯线的特性阻抗在整个工作带宽范围内应保证恒定、均匀。链路上任何点的阻抗不连续性将导致该链路信号反射和信号畸变。链路特性阻抗与标称值之差≤20Ω。

(4)直流环路电阻

无论3类、4类、5类、5E类宽带线缆,在基本链路方式、永久链路方式还是通道链路方式下,线缆每个线对的直流环路电阻在20℃~30℃环境下最大值:3类电链路不超过170Ω,3类以上链路不超过30Ω。

(5)衰减

  由于集肤效应,绝缘损耗、阻抗不匹配、连接电阻等因素,信号沿链路传输损失的能量称为衰减。测试传输信号在每个线对两端间的传输损耗值及同一条电缆内所有线对中最差线对的衰减量相对于所允许的最大衰减企的差值。对一条布线链路来说衰减量由下述各部分构成。

①每个连接器对信号的衰减量;

②构成通道链路方式的10m跳线或构成基本链路方式4m设备接线对信号的衰减量;

③布线线缆对信号的衰减量。

(6)近端串扰损耗(NEXT)

一条链路中,处于线缆一侧的某发送线对对于同侧的其他相邻(接收)线对通过电磁感应所造成信号耦合,即近端串扰。定义近端串扰值(dB)和导致该串扰的发送信号(参考值定为0dB)之差值(dB)为近端串扰损耗。越大的NEXT值近端串扰损耗越大。近端串扰与线缆类别、连接方式、频率值有关。

(7) 远方近端串扰损耗(RNEXT)

与近端串扰损耗相对应,在一条链路的另外一端,发送信号的线对向其同侧其他相邻(接收)线对通过电磁感应耦合而造成的串扰,定义为远方近端串扰损耗。对一条链路来说,NEXT与RNEXT可能是完全不同值的,测试需要分别进行。

(8) 相邻线对综合近端串扰(Power Sun)

  在4对型双绞线的一侧,3个发送信号的线对向另一相邻接收线对产生串扰的总和近似为:N4 = √N12+ N22+ N32。N1、N2、N3、N4分别为线对1,线对2,线对3,线对4的近端串扰值。

(9) 近端串扰与衰减差(ACR)

串扰衰减比定义:在受相邻发信线对串扰的线对上其串扰损耗(NEXT)与本线对传输信号衰减值(A)的差值(单位为dB),即ACR(dB)=NEXT(dB)-A(dB)。

(10)等效远端串扰损耗(EL FEXT)

指远端串音损耗与线路传输衰减差。从链路近端线缆的一个线对发送信号,该信号经过线路衰减,从链路远端干扰相邻接收线时,定义该远端串扰值为FEXT,FEXT是随链路长度而变化的量。

  定义:EL FEXT=FEXT-A(A为受串扰接线对的传输衰减)

(11)远端等效串扰总和(PS EL FEXT)

指线缆远端受干扰的接收线对上所承受的相邻各线对对它的等效串扰EL FEXT总和。

(12)传播时延T

在通道连接方式或基本连接方式或永久连接方式下,对5类及5类以下链路传输10M~30MHz频率的信号时,要求线缆中任一线对的传输时延T≤1000ns。

(13)线对间传播时延差

以同一缆线中信号传播时延最小的线对的时延值作为参考,其余线对与参考线对时延差值不得超过45ns。若线对间时延差超过该值,在链路高速传输数据下4个线对同时并行传输数据信号时,将造成数据帧结构严重破坏。 

(14)回波损耗(RL)

回波损耗由线缆特性阻抗和链路接插件偏离标准值导致功率反射引起。RL为输入信号幅度和由链路反射回来的信号幅度的差值。

5.2、光缆测试

测试内容

连通性测试

全程衰减及ST/SC连接头衰减测试

具体测试方法

多模光纤水平子系统需要测试端的参数:沿一个方向在波长850nm或1300nm处测试衰耗值。

多模光纤主干系统及混合方式需要测试的参数:沿一个方向在波长850nm及1300nm处测试衰耗值。

(注:由于不同方向的测试的数值之差,一般会很小,而且多半由测试仪器的精度或测试手法而引起,所以单方向测试已足够。而水平子系统的距离标准极限很短(90米),所以其在不同波长处测试值的差别不大,因而单波长测试已足够)。

为符合TIA/EIA528-14A关于“多模光纤的安装及光功率损耗的测试”及TIA/EIA526-7关于“单模光纤的安装及光功率损耗的测试”等要求,光纤测试采用光纤测试仪进行测试,对于光纤系统,测试指标可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全程链路衰耗值=光缆的衰耗值+耦合器光纤连接头损耗+熔接头衰耗值+光功率比校正值

 注:耦合连接具体依据其连接插头型号有多种方式,如ST、SC、LC等连接方式,其衰耗值不同。相关的一些测试指标如下:


多模光纤 连接头

信号波长 最大衰减dB/km 最大容量MHz/km 类型 最大衰减dB

850nm 3.40 200 多模ST/SC连接头 0.39

1300nm 1.00 500 多模LC连接头 0.14

62.5µm多模光纤损耗公式:

光纤线缆的损耗=光纤线缆长度(km)×(3.40dB/km在850nm处或1.00dB/km在1300nm处);

耦合器的衰耗(ST或SC连接器)=(连接器的数目×0.39dB)+0.42dB;

耦合器的衰耗(LC连接器)= (连接器的数目×0.14dB)+0.24dB;

光熔接头的衰耗值(CSL或熔接)=接头数目×0.30dB。

光功率比校正值如下表:

级别/连接头类型 CAT1 CAT2 CAT3 CAT4 CAT5

ST或SC连接器 +0.50 0.00 -0.25 -0.50 -0.75

LC连接器 +0.25 0.00 -0.10 -0.20 -0.30

检测结论判定

由于超五类系统对传输性能的要求大大提高,不论是超五类产品和超五类系统施工都应严于传统五类系统。因此,一方面布线厂商一直在努力提高产品品质,同时,作为系统施工方,我公司严格遵循综合系统设计与安装规范及相关国际标准,这样才能确保最终的系统性能。当测试结果出现“Fail”时,应首先检查仪器设置是否准确,同时检查测试跳线的型号和连接是否准确,更重要的是,应检查链路连接部分,如模块的卡接、配线架的卡接、电缆路由等;当测试结果出现“* PASS”或“* FAIL”时,说明测试结果与测试仪器精度十分相近,仪器无法准确判别是否合格,一般情况下,根据标准规范,若只出现“* PASS”,可以视同为合格,若出现“* FAIL”,则认为不合格。

全部测试与抽样测试的综合结论为合格,则检测结论为合格。全部测试的综合结论为不合格,则检测结论为不合格。

5.3、 文档资料管理

工程验收后,将以文本方式,向用户提交:

系统完整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配置图及系统配置表

竣工图纸并标注信息点位置及编号

分配线架与主配线间内配线架编号表

完整的信息点性能测试报告并填写验收证书

六、综合布线周期及测试验收

6.1验收标准及系统保证

6.1.1线缆部分

    符合ISO 11801和EIA/TIA 568B标准;

    符合CECS72:97及CECS89:97。

6.1.2测试工具

    测试工具采用国际认证的产品(如:Wavetek、Fluke DSP-2000、MICROTEST、HP SCOPE)。

6.1.3验收方式

    先由甲方、乙方会同当地电信部门共同参照国际、国内标准验收(EIA/TIA 568、 IS011801、CECS72:97及CECS89:97)。

6.1.4质量保证体系

    本着为用户着想的观点,对凡是设计、施工验收符合相应要求的工程,提供以下保证体系:

    安普公司提供系统布线系统性能15年质量质保证书。

6.1.5综合布线工程竣工验收条例

结构化布线工程竣工验收的内容、方法及要求均遵循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的标准——CECS89:9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同时,针对所选用结构化布线系统本身的特点,作出如下竣工验收要求:

1.工程交接验收

    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在工程验收以前,将工程竣工技术资料一式三份交给建设单位。

    结构化布线系统工程的竣工技术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安装工程量;

工程说明;

设备及器材明细表;

竣工图纸为施工中更改后的施工设计图;

测试记录、系统如采用微机设计、管理、维护、监测应提供程序清单和用户数据文件:如磁盘、操作说明等文件;

工程变更、检查记录及施工过程中,需更改设计或采取相关措施,由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之间的双方洽商记录;

随工验收记录;

隐蔽工程签证。

    竣工技术文件要保证质量,做到外观整洁、内容齐全,数据准确。

    综合布线工程应按《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项目及内容》中所列项目、内容提要进行检验。

验收中发现不合格的项目,应由验收机构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解决办法。


上一篇:监控布线A/TIA 568国际综合布线标准

下一篇:主板芯片级维修技术资料

发表评论: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